Frances 在台灣剛上國中一年級時,老師發了一個材料包,要他們自己做一本生涯檔案,是用來做為日後免試入學甄試用的, Frances很開心,以為是一項美勞作業,當同學用電腦大圖輸出,做好一本資料檔案,她卻花了很多時間,非常用心的做了一個漂亮的封面,剪了很多花,做了許多檔案分類,開開心心的交給老師後,老師冷冷的說:如果裡面獎狀再貼多一些,個人的事蹟再多描述一點,會比較好"

   檔案裡面有一個空格,用來填寫未來的志願,班上有一位總是考第一名的同學,毫不考慮的,在空格裡填上:[考上台南第一名的女子中學]我問Frances填甚麼,他不好意思的說:[我寫了環遊世界,不過別人都不是這樣填, 我會再想想].學期結束後,我問他你填了甚麼,他很心虛的說:[因為大家都這樣填,所以我也只好寫,認真念書,考上好大學.]

   到了加拿大後,開學第一天,他帶了一張家政課的清單,要同學自己到布店裡去剪布,剪鬆緊帶,做好事前的防縮水步驟,我心裡滴咕著,大概也像台灣一樣,縫個抱枕回來,就很了不起了,沒想到,Frances 放學後,開心的告訴我,他們開始學用裁縫車,要自己做一件boxing short,我懷疑的問他:[只有女生上嗎?]他很期待的說:[男生女生都要上,之後還有烹飪,鐵工,木工的課程呢!]這下我可開了眼界了,學校還會教他們,如何正確的洗衣服,晾衣服,做家事.平常他們姊妹倆就會幫忙做家事,經過學校的訓練,下課後能做的事就更多了.

   這不禁讓我想起台灣的小學,小朋友為了得到榮譽獎狀,在學校拼命做掃地工作,我還見過有家長自費為自己的小孩買全套的好神拖,甚至把菲傭帶到學校幫忙,為的只是要讓小孩能當上模範生,但是,回到家,卻像個大少爺翹腳看電視,忙著做功課,甚麼家事都不肯幫忙.反觀加拿大,學校裡一定會配制有工友,打掃學校的環境,學生不用做學校的打掃工作,但是回家後,一定都要幫忙作家事.11年級以後,還可以到社區裡的商家打工,累積滿30小時,才有資格申請大學.

   看著Frances穿著自己做的短褲,四處炫耀,我不禁要思考,學校到底想要教給他們甚麼東西......和社會的連結?對各種工作的多方面嘗試?還是學會如何自己釣魚?我聽過這裡的社區裡,有醫師的小孩, 高中休學去學開飛機,也聽過醫生讓自己的小孩去跑船一年的傳奇故事,13歲的小孩知道他以後想做甚麼嗎?我期待有一天,Frances 會告訴我: 我的志願是站上決戰時裝伸展台,當一名服裝設計師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董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