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朋友A"的小孩從學校戶外教學的營隊回來,在外頭餐風露宿了兩天,被雨淋成落湯雞,拖著疲憊的身子,和一堆髒兮兮的衣服回家,哭喪著臉向媽媽抱怨,這兩天的委屈和辛苦,想不到當媽的,一點也不心疼,反而叨叨絮絮,說了一堆人生要吃苦耐勞的大道理.小孩咕噥著不敢再說甚麼,盡管媽媽再怎麼問,說甚麼也不願再透漏任何露營的事.

 

       "朋友B"的小孩,升學壓力大,每天早出晚歸,好不容易和父母相處的時候,媽媽總忍不住,要唸上兩句,"功課怎麼退步了?" "單字怎麼不用心背".久而久之,親子關係變得非常緊張.

 

       這讓我想起,我們家兩姊妹,從小就很愛跟我報告學校的事,任何雞毛蒜皮的事,都要跟我說個明白.兩個人像兩隻小雞一般,跟在我的屁股後面,嘰嘰喳喳說個不停.我得很認真地聽,三不五時還要搭上幾句"嗯哼" "哇!真的呦"有時候忙到恍神,他們還會問我"你在敷衍我嗎?"所以,學校的事,我比校長還清楚.一直到現在,兩個人都長成比我高過半個頭的青少年,每天放學回來,姊妹倆還是會很戲劇化的搶著問我"你想先聽好消息,還是壞消息?"或者是"你想聽正經的,還是八卦的".

 

       讓人欣慰是,我家兩姊妹還願意和我分享學校的點滴,連今天誰吃了她的一顆燒賣,腳上的傷口,是以幾度角跌在地上造成的,都能一一報告.事實上,他們覺得,跟我報告後,看我的反應,比報告的事情本身更有趣.比如說:姊姊不開心的說,有個大陸同學背地裡說他的壞話,我會說:TMD,下回經過她身邊,我可以叫她"海灘'嗎?,她聽完了,笑得樂不可支,反而緩頰的說:沒關係,不要理他就好了.妹妹小學畢旅回來,跟我訴說著,她們在2-3度的氣溫下,下水游泳,在滂沱大雨中爬山,全身都淋濕了,把鞋也都弄髒了.我抱著她說:真的,好可憐!下次還是要去喔!乖,自己去洗鞋齁.她開心的自己把鞋刷得乾乾淨淨.

 

       每個小孩心中,都有一把尺,在他們摸索著,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,功課壓力時,如果還願意和父母分享一些事情,他們需要的,絕對是同理心.這時候,我們能做的,就是安靜的,用心地傾聽.身教,言教,都好過在這個節骨眼上的說教.等到有一天,他們開始擁有秘密,不願意再和你分享所有事情時,我就會明白,那是他們準備展翅離巢的時候了.

DSCN9271.JPG   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董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