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多年前,紐西蘭或澳洲對台灣開放打工遊學,當時,無論報章雜誌,或是電視新聞,都大力吹捧這種年輕人出外尋求國際經驗的機會.當年的我,除了年紀已經超過規定上限外,工作,家庭也都已經穩定下來.儘管心中有多大的熱情,也只能在電腦前,看著部落客描述打工的過程,留下欣羨的口水.

 

       到了加國後,總覺得,如果沒有努力的投入社區,勇敢的走出去,無論上再多的英文課,也很難融入這個國家.為了能真正地"投入",除了一些有趣的義工機會外,當年那支想要闖蕩江湖的小火把,又在心中蠢蠢欲動了起來.與其呆坐著等移民監,不如來找點事情做.於是,抱著對烘培的熱情,我決定到麵包店找份工作.

 

       在國外找工作,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,說好聽一點,叫做Hidden Marketing,講難聽一點的,叫做裙帶關係.當職場上出現了職缺,老闆寧可透過員工,介紹認識的朋友或親戚,來雇用新員工,也不願意到市場上,去找一個完全不認識,不名來歷的應徵者.據他們解釋,經由朋友介紹的人,好歹有一定的認識,不會差太多,這好過用了一個大家都不認識的人,還得重新摸清他的底細.於是,有些人為了找工作,必須投身義工的工作,甚至加入教會,藉此擴展人脈,尋求工作的機會.聽一位台灣前輩說,由於在這裡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關係,一般新移民要找到穩定的工作,通常要花3-4年的時間.

 

       不了解現實狀況的我,一直以為這種辛苦的勞力工作,又不是什麼專業的技術職缺,憑藉著我一身的好武藝,應該不難找.於是自己上網找範例,寫了文情並茂的履歷,寄到各家公司去,結果當然是石沉大海,音訊全無.後來得知有這麼複雜的門路,就到各大超市的烘培部門,找店裡的員工攀談,希望藉此能有機會,攀上"群帶關係".

 

       對於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國家而言,加國政府對新移民的照顧,其實是非常用心的.除了免費的英文課外,常常會透過不同的機構,針對生活上不同的議題,舉辦不同的講座或課程.去年底,我在Welcome centre莫名其妙地報名了一個講座,上了課簽完了名之後,赫然發現這是一個九堂課的課程.等上到第二堂課後,才發現這是在教新移民如何找工作的課程.硬著頭皮上完了九堂課後,才又發現只要接受安置,主辦單位會針對個人不同的意願,安排到不同的公司,接受80小時的實習訓練.

 program.jpg   

 

       在課堂上,我們像剛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一般,一切從零開始.講師為我們介紹加國勞工的各項福利和保障,還教導我們透過政府贊助的各種網路平台,搜尋對自己尋找工作有利的資源,除此之外,我們還要反覆練習履歷表的書寫,和面試時所會遇到各種問題的應答.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課程,每位學員都得到了極大的自信心,和學會了正確的求職方法.

DSCN3487.JPG

 

       今天,在指導員的陪伴之下,我到附近的超市,接受烘培部門經理的面試,自認見識過各種大風大浪的我,遇到這種要用英文講話的狀況,還是皮皮剉,在3-4度的氣溫下,緊張到冷汗直流.幸虧經理非常和善,詢問我一些關於職場上難忘的經驗,藉著這些問題,讓我有機會好好介紹自己.經過十來分鐘的交談,經理握握我的手,遞給我一張名片,歡迎我加入他們的工作行列.

Scan0007.jpg

 

從下個禮拜起,我就是一個麵包店裡的小學徒,開始"我在加國下流社會的生活",敬請拭目以待.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董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