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多天的等待,小朋友期盼的萬聖節終於到來.今天,到語言學校上課,一整天的主題也圍繞著萬聖節,這才真正了解萬聖節的由來.其實,萬聖節是多重文化融合演化而來的.最早期,是攻占英國和北法的羅馬人,將他們的每年十月底,慶祝象徵水果和樹木的女神波莫娜的慶典,帶到英國去,所以在這一天,會舉辦咬蘋果遊戲(bobbing for apples),在遊戲中,蘋果會漂浮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子或是木桶的水面上,參加者要設法用牙齒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.

       之後的數百年,住在歐洲這一代的凱爾特人(Clets)認為,冬天晝短夜長,應該算是一年的開始,所以11月1日是新年,稱薩溫節(Samhain),而且他們相信,死去的靈魂會在新年前夕,回來人間,尋找替身,所以,10月31日這天,大家就會點燃火把,把自己裝扮成不同的樣子,讓鬼魂認不出來.並且在門外擺放一些食物,讓鬼魂吃飽了,不會傷害人類.一直到後來,教會將11月1日訂為聖人節(All Sant's Day)或稱為All Hallow,用來彰顯並紀念一些聖人.而10月31日就是Hallow's evening.後來就簡稱Halloween.漸漸的,後人都忘了這一天真正的意義,只把這一天拿來當小孩要糖果,玩樂的一天.

       當然,我們家小孩也不管那麼多,一早打扮得美美的,就上學去了.難得Vanessa今年非常大方地同意穿道具服,她決定扮海盜.姐姐挑三揀四的,一直無法決定要辦甚麼,最後自己剪了一塊布,做了一件斗篷,裝扮成優雅的小紅帽,還提了一個籃子去上學.

DSCN8441.JPG  

       今天,學校老師也很通人情,完全沒派作業.所以,吃過晚餐後,姊妹倆就分頭,各自和自己要好的朋友要糖果去.我和老闆就鎮守在家,等客人上門.據Vanessa描述,她和同學到一個社區,這裡因萬聖節而聞名,不僅社區燈火通明,家家戶戶都會用心裝飾住家,給糖也不手軟.而且,白人非常有趣,給糖的同時,都愛和小孩開玩笑.所以,只見社區裡,到處都是要糖的搗蛋鬼.

DSCN8444.JPG  

       Frances則在同學住家附近的社區要糖,所以,常常都會遇到熟識的同學或學長家.她的收獲也不少,多到一個大籃子都裝不下了.

DSCN8447.JPG  

       看到他們帶回來的糖果,我有些汗顏,因為,我只想把這一年來,零食櫃裡的糖果,全部清空,完全沒打算另外買糖果.話說回來,等了一晚上,也沒半個客人上門,無趣極了.幸虧姐姐帶同學要到我們家來,所以,這是我唯一一組客人.

DSCN8445.JPG  

       兩姊妹興奮極了,回家後,嘰嘰喳喳說個不停,兩人還互相比較,誰的糖果多,誰的糖果高級.有趣的是,妹妹把糖果藏到房間,打算慢慢享用.連不愛吃糖的姐姐,也整籃拿走,好說歹說,都不肯分我一塊.兩個人已經開始計畫明年要辦甚麼了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董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